公子别秀 >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 > 第16章 风波渐起,香菱的主动

第16章 风波渐起,香菱的主动

    “这等数目,在杭州一地改稻为桑,远不足够,苏州必须提上日程,不得不改。”

    甄应嘉中气十足,与其余两位,陈述着目前的情形。

    “改,我们当然知道要改,可如何改才是个问题。”钱仕渊忍不住开口道:“去年杭州改稻为桑,粮食不济,是周遭六县接济,才没导致城中粮价飙升,饿死百姓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,苏州又生了这等事,还叫我们怎么改?”

    甄应嘉眼神微眯,“钱参知,改稻为桑为国家大计,若是推行不得利,你我如何给陛下交代?下一年你可就要回京述职了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,怎么改是你们的事,我只要能产三十万匹丝绸的生丝,不是来听伱倒苦水的!”

    钱仕渊叹气道:“那也得先有田,再有桑,才能有丝啊,事得一步步做,饭也得一口口吃。”

    “这两年苏州都不是灾年,一亩田可卖五十石粮食,若让大户购田生丝,这成本实在太高了,没人愿意做。”

    甄应嘉皱眉道:“那又如何,别吃的人太多了,一口口将饭都吃没了,那还改了个屁?”

    “先不急,还得等一个机会。”

    安抚完甄应嘉,钱仕渊又向上看了眼丞相赵德庸,见其微微颔首,便也不再说话,心安理得的歪了歪身子,等在靠椅里。

    见他们气定神闲,甄应嘉气急反笑,“好,不急好,交不齐银子,我便只有给陛下上书,说些实话了。”

    适时,赵德庸终于瓮声开口,“两位都是我大昌朝的忠臣,何必吵来吵去?总归是银子的事,江浙之地还能缺了银子吗?让下面的人勒紧些腰带,便也差不多了。”

    甄应嘉也不与其争辩,左右他是个往回赚银子的,没货又不是他的责任。

    “今日,赵相唤甄某来此,是有何事?”

    赵德庸徐徐道:“等消息。”

    “消息?”

    钱仕渊接口道:“是京城里的消息。朱知府死前,不知留了什么后手,送去了京城一幅图,陛下已经知道江浙改稻为桑不利的事了,该有安排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等事,你们还瞒着我?”

    “非是要瞒你,只是说了一时也无益,且看看京城里传回的是什么消息吧。”

    不久后,便有下人往堂上送了两物,就摆在了赵德庸面前的案牍之上。

    其一是一副卷轴,似是赏玩所用书画,其二是一方锦匣,方方正正的楠木盒子,雕工一般,倒不算十分起眼。

    甄应嘉见之笑道:“我最是不懂你们文人这一套路数,传信不写字,非得用些个物来代意,倘若猜错了,又该如何?”

    赵德庸和钱仕渊都没应这句话,先是将锦盒打开,看看里面是什么物事。

    与料想的果然不同,锦盒里不是固定的一件器具,而是用两物填满,左边一半是茶叶,右边一半是精盐。

    钱仕渊皱眉沉吟道:“茶,盐,查盐?陛下要查盐政?”

    甄应嘉道:“你们读匾额不是从右向左的吗?不该是严查?”

    钱仕渊老脸一红,望向赵德庸。

    赵德庸以为甄应嘉所言有理,颔首道:“甄家二爷聪慧如此,甄家再传三代,怕是也不成问题。”

    甄应嘉心里畅快,又道:“你们文人的东西,是有点意思,再来看看那画吧。”

    画展开,就更为普通了,不管是从立意上来说,还是笔法上,都找不到新奇的地方。

    所画的是京城郊外西山上的水月庵,很破落的尼姑庵,没什么特别的。

    尼姑庵门前,荆条丛生,更给人一种少了香火的感觉。

    钱仕渊道:“我对京城的事不甚熟悉,这尼姑庵有什么故事吗?”

    甄应嘉也只去过几回京城,虽然去西山上烧香拜佛过,但也是去铁槛寺,对这水月庵也不了解。

    两人不由得都望向了赵德庸。

    赵德庸又坦然开口道:“荆条只长在荒凉处,水月庵在京城西山郊外,那里树荫密布,杨柳依依,根本不会长出荆条来。”

    “那这荆条就是意有所指了?”

    两人又借此思虑起来,钱仕渊脑中灵光一闪,顿时心喜道:“庵,荆,合起来岂不是‘安京’的意思,要说安京,此时名动天下的只有安京侯一人,所以两物的含义是安京侯要来严查?”

    赵德庸手上捏了把盐粒,细细搓了下,还在舌尖尝了尝,“这盐是长芦盐,应当没错了。”

    解密的心喜一闪而逝,钱仕渊和甄应嘉脸上的笑容很快就消融了,而后慢慢变得错愕,双眼都瞪大了。

    “什么?安京侯要来江浙?他不是才在沧州搅风搅雨,砍了一批人吗?”

    钱仕渊愕然开口,面上一幅如临大敌的模样。

    甄应嘉也是急切的拍着桌案道:“你说不急,这下好了吧?来了个活阎王,要是陛下再许他便宜行事,他直接仗剑来到署衙把你砍了,你去和阎王说理吗?”

    “赶紧,你要怎么改,就快改,别耽误了正事!”

    “等到他来了,一切生米已成熟饭,便是他再怀疑也没证据了。”

    赵德庸和钱仕渊原意是想查清楚朱知府是留了什么后手,在苏州是不是还有什么人在作祟,可眼下也不得不妥协了。

    赵德庸叹气道:“好吧,但也要小心行事。已死之人,可以多加利用,死人是没法为自己辩解,甄家二爷方才说的也没错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姑苏城外,有间客栈,

    一连奔波了七日,直至这一日深夜,岳凌才携着香菱赶到了姑苏城外。

    但因城门已关,只好先在城外住上一晚,明日再进城了。

    “店家,来两间客房,临近的,不必太大。”

    掌柜的瞧了眼岳凌,又看了看他身后垂着头,面容极为娇俏的小姑娘,顿时会意,露出了“我懂的”笑容,开口便胡诌道:“这位少侠行走江湖或许不知,这苏州地界最为繁华,哪里有临近的两间客房啊。小店虽小,生意兴旺,如今就剩一间了,少侠将就一下?”

    “在这苏州城外,找个客栈可不容易,如今天色已晚,可别耽搁了歇息。”

    岳凌回头征求香菱的意见,问道:“你呢?”

    香菱连连点着头,这几日为了赶路都是风餐露宿的,有个住处都不易,好几次都是在荒野外睡草地,遇见个庙都是好地方了,她哪里会挑。

    而且,她一个小丫鬟挑什么挑啊,只有听着安排。

    香菱就是逆来顺受的性子,一路上都是如此。

    岳凌便也没再多言,交了碎银几两,与掌柜的道:“再来些酒食,酒要烧酒,越劲道越好。马匹喂些好料,劳店家遣人照看了。”

    店家接过了银子,眼看着是连方才推波助澜的好处都给了,便十分顺心的应了下来,脸上笑容愈发灿烂,只念着岳凌是个懂门道的。

    “客官里面请,酒这就唤人出去打,再给客官一道送上去。”

    岳凌复往客栈里抬了脚,香菱紧了紧小包裹,紧跟在后面。

    没走出多远,就听后面又来了新客人,“店家,可还有空房?”

    “有呢客官,要几间?”

    香菱:“……”

    香菱固然愚钝,但和雪雁不同,不是个傻的,此情此景之下,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。

    抬头望了岳凌一眼,见他正是在思虑什么事,根本没留意身后事,香菱不由得红了脸颊,心底五味杂陈,不知是喜是忧。

    进了房门,客房也的确不大,只有一张桌案摆在木窗之下,临近了还有一张床榻,也就是堪堪睡下两人的大小。

    但香菱也知足了,毕竟有遮风挡雨的地方,而且也能用热水擦擦身子。

    倒是这房里没有岳凌的话,或许会更自在些。

    岳凌推开木窗,通了通房里的浊气,再回头看香菱,就见她脸颊都红透了,连一双耳垂都粉嫩粉嫩的,不由得疑惑问道:“你怎么了,身子不舒服?”

    岳凌抬着手背贴了下她的额头,倒是还好,不算过热,便也意识到了,或许是同住一处,小姑娘害羞了。

    “没事,只是同住一夜罢了,我们疾行一路,就算是我也没体力对你做什么出格的事了。”

    岳凌随意笑笑,可被调侃的香菱更是羞赧了,垂着头不敢看岳凌。

    岳凌又转移话题道:“这姑苏城太大,分了两县治,是为吴县和长洲,我们要去的是吴县,明早入了城门便是。”

    “沿路打听,好似那沈家还是个名声不错的家族,还有一定家财,我倒希望你这认亲能顺利些。”

    想来香菱的身世本就不差,她的母亲也是乡绅之家的小姐,姐姐嫁的定然也不会差了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遭祸,或许香菱如今还是被家人们捧在手心的掌上明珠呢。

    “你身上可有验明身份的信物?”

    岳凌又与香菱问着。

    香菱愕然抬头,望着岳凌。

    看到香菱额前的一点红色,岳凌噗嗤一笑,“是我蠢了,你这胭脂痣别人想仿都不好仿,还需要什么信物了。”

    香菱又垂下了头,口中喃喃道:“侯爷对我很是照顾了,便是一同睡下,也不算什么……”

    http://www.gongzibiexiu.com/yt101161/40478346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gongzibiexiu.com。公子别秀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gongzibiexi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