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九章 纠结
张庭瞻毕竟是内阁首辅,脑子略微一转,就继续说道:“此一时彼一时也!”但最大的底牌已经被贾环破解,口气也很是有些心虚。
吴善中站了出来:“贾修撰,本官有话问你。”
贾环叉手说道:“老师请讲。”吴善中是他会试时的座师,是以态度应当恭敬。
吴善中接着问道:“前明一朝,倭寇肆虐。贸然开海,怕是商队都走不远,就被倭寇劫了去吧?”
平治皇帝暗暗点头,这也是他担心的一个地方。
贾环再施一礼,说道:“这也是下官的一个想法,不成熟的地方,还请陛下和老师批评指正。”
吴善中对于贾环的态度倒是十分满意,没白白当他一回老师。
贾环接着说道:“东南地方倭寇骚扰严重,在前明时期,我华夏大地就饱受其害。幸得嘉靖年间胡梅林公评定倭寇,大明朝才得以保全东南。至于老师的担忧,其实不必。倭寇当知是从日本而来,现如今日本幕府,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,片帆不得下海,是以倭寇绝迹。”
吴善中接着问道:“那出海贸易,是否可行?”
贾环回道:“尚不可行。”
吴善中讶然道:“这是为何?”
贾环说道:“没有倭寇,但有其他海贼海盗。我大唐禁海已久,水师军备已经不是其他海上国家的对手了。”
见到贾环如此说,陈廷敬怒道:“贾修撰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!我堂堂中华,富有四海,岂是那等撮尔小国可比的?”
贾环奇怪地看了他一眼,说道:“陈阁老,西北的战事还没结束呢。”
这话几乎就是在打脸了,陈廷敬差点就要拂袖离去,但还是生生忍了下来。
贾环接着说道:“下官此言绝非危言耸听。现在我大唐的水师是什么样子,估计内阁几位大人都不知道吧?”
户部尚书陈山成最关心国库里的银子:“照贾修撰这样说,我大唐想要出海贸易,就要有强大的水师;若没有强大的水师,就无法进行海外贸易。但你话里话外,又说我大唐水师不行,也就是说出海贸易不可行,是这个意思么?”
贾环点头说道:“正是这个意思。”
平治皇帝有些不满了:“贾修撰,你说了这么多,最后就是一个没办法?”
贾环说道:“回皇上的话,并不是。我大唐虽然水师不是很强大,但在陆地上,还是很有一战之力的。所以,微臣的建议是,只开放港口,让他国的客商来进行贸易。”
张庭瞻哂笑道:“那若是在我大唐海域被海匪劫走,可是要被全天下耻笑的。”
贾环朝平治皇帝又施一礼,说道:“陛下,我大唐禁海,适足以告诉诸国,只要出了海,那就不是大唐的天下了……”
话音未落,平治皇帝就愤怒地一拍桌子:“一派胡言!”作为皇帝,他怎么能容忍贾环这种观点?而且最令他担忧的是,贾环说的,极有可能是个事实。
贾环却面不改色,静待皇帝平复心情。
经过难熬的半刻钟后,平治皇帝方才开口问道:“你贾环是从哪看来的?”
贾环说道:“明朝的台湾府,现在被荷兰人占据,我大唐一直没有收回来。”然后就闭口不言了。
这个时代,既然没了大清,也同时没有了郑成功,所以荷兰人得以继续占据台湾,进行殖民。
台湾府还没有打下来,这不是秘密。
吴善中朝皇帝施了一礼,说道:“陛下,据微臣所知,明朝万历之后,也是开了海的。东南沿海贸易,极为发达,东南赋税,占据朝廷收入近半。”
张庭瞻看了吴善中一眼,作为贾环的老师,吴善中站出来为贾环说话一点也不奇怪,而且与贾环不同的是,他直接拿了明朝出来说事,禁海的明朝在中后期也扛不住压力开海了,这对平治皇帝的触动估计会比较大。
贾环接着补刀道:“明太祖定为不征之国的日本,现在闭关锁国,仿照正是我泱泱中华,彼辈向来以日出处天子自居。”
这句话很有杀伤力,而且有历史考证,从隋唐时期,就有这个说法了。
贾环这句话也很明确,那就是不让平治皇帝装不知道,人家自称天子了,你得拿个态度出来,认还是不认?认了的话,贾环自然无话可说,但估计其他清流就会有话说,毕竟天无二日;如果不认,那就要有个不认的态度,起码要遣使臣去申饬一番。
但明朝万历年间和日本在朝鲜的那一战,并不能说是胜了。所以即便想去申饬,也要人家认才行。
平治皇帝有点心烦意乱,自己不过是想多找个来钱的路子,贾环竟然给他出了那么多难题。
看来海禁也不是说开就开的,开海禁之前,起码要把台湾光复才行,但这,也要银子啊。眼下,就是个死循环,没银子,就开不了海;开不了海,那就更没银子了。
心烦意乱的平治皇帝自顾自地去了流心阁静心,留下一众臣工面面相觑。
最后,还是张庭瞻咳嗽了一声,说道:“那诸位就先回房办公去吧,国事为大,切不可耽误了。”
贾环落后几个身位,跟着众位阁臣出来。
吴善中故意落后几步,等了贾环一下。
“你今天过于胆大了。”吴善中叹道。
贾环回道:“这些事情早晚要解决。早解决比晚解决好,学生虽然心急,但皇上定会理解学生的。”
吴善中笑了一下,踱步走开,贾环不解其意,也跟着离开了。
回到家中之后,贾政就把贾环叫过去问了状况,但听到最后,也有些傻眼,皇帝到最后,竟然是这个样子。
但御书房的问话内容,却流传了出来。
拿祖制来参劾贾环的御史言官,仿佛一拳打到了棉花上,几乎全体失声。
唐朝二十一帝的画像,还供在宗庙里。理论上一庙七帝,但新唐除了给本朝预留了七个位置之外,为了显示自己的祖宗显赫,特意供奉了唐朝的二十一帝,共同享用香火。
这个既成事实是无法反驳的,而且唐朝确实没有禁海,找贾环的理论,那本朝确实也不该禁海。
至于贾环的其他话语,并未流出;关于海禁一事,也被平治皇帝搁置。
王子腾也在细细思考这一事件,竟然在贾环被满朝参劾的情况下搁置,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。
但经过这件事,王子腾觉得,贾环是个可以培养接班的对象了。别的不说,能在这漫天弹劾之下,全身而退,就是几个阁臣,也不一定能做得到。
御书房的问话,他虽然很好奇,但决定不去打听。既然皇上没有让大家知道,那自有皇上的道理,现在知道了,不一定就是好事。
但皇后却知道,在流心阁里面,平治皇帝打碎了一个青花盖碗,碎瓷片溅得到处都是。很快,就有旨意传出,以后对凤藻宫要恭敬,不得省略称呼,要呼为“贤德妃”,不得再称呼“元妃”。
旨意也传到了贾府,贾母听到之后,非常开心,赶忙摆香案,带着儿孙叩谢天恩。贾环却心里隐约感到有些不妙,“元”这一字,最是奇妙,表面上看来,是为了避元春的讳,但贾环更担心的是,是为了避皇后的讳——自古只有元配的皇后才能享受这个“元”字。
凤藻宫里面,抱琴正喜滋滋地替元春赏银子,自打旨意出来,凤藻宫的人都感到与有荣焉,而且皇上连续三天歇在了凤藻宫呢。
元春也是荣光换发,皇帝如此恩宠,表明自家弟弟在御书房的问话肯定是成了。
但几天之后,也没听说皇上要开海禁,而是搁置了。
“怎么会搁置呢?”元春百思不得其解。
抱琴犹豫着说道:“不会是三爷说错话了吧。”看到元春瞪了她一眼,她就吓得一缩脖子,但除此之外,她实在想不到其他。
“祖宗规矩,哪有那么容易改的。”元春叹了口气,她近来读《春秋》,颇有所得,贾环的建议再好,也要缓缓施行,毕竟一下子就想开海禁,想来也没那么容易。
听到“祖宗规矩”,抱琴也不敢说话了,这可是皇宫,说错话的代价极大。
平治皇帝借着元春的东风,收了后宫近十万两银子,这些银子都被赶快送到河南去了。
想到银子,他就头疼,现在河南水灾,银钱缺口极大,一时想不到好的办法来满足。贾环说的开海禁,在他脑子里一直萦绕,而且次辅吴善中说的明朝中后期开海禁的事情,他也知道——难道真的是太祖错了?
这个想法一冒出来,他就赶紧摇头,太祖如此做,肯定有他的道理。但是,沧海桑田,谁的决定又能说是对的呢,大明朝不都改了么?难道自己要把这个难题留给子孙后代不成?
“科元,去凤藻宫,和元妃说一声,就说让她准备准备,朕后日要带贾环和她一同用晚膳。”
程科元心里一惊,明明皇上已经不许用“元”字了,但随即又醒悟——这是皇上,想怎么说就怎么说,但自己还是要称呼“贤德妃”的。
正在凤藻宫插花的元春,听到程科元带来的旨意,欢喜地差点打翻了铜瓶,然后就赶紧开始准备。
http://www.gongzibiexiu.com/yt106725/41149214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gongzibiexiu.com。公子别秀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gongzibiexiu.com
吴善中站了出来:“贾修撰,本官有话问你。”
贾环叉手说道:“老师请讲。”吴善中是他会试时的座师,是以态度应当恭敬。
吴善中接着问道:“前明一朝,倭寇肆虐。贸然开海,怕是商队都走不远,就被倭寇劫了去吧?”
平治皇帝暗暗点头,这也是他担心的一个地方。
贾环再施一礼,说道:“这也是下官的一个想法,不成熟的地方,还请陛下和老师批评指正。”
吴善中对于贾环的态度倒是十分满意,没白白当他一回老师。
贾环接着说道:“东南地方倭寇骚扰严重,在前明时期,我华夏大地就饱受其害。幸得嘉靖年间胡梅林公评定倭寇,大明朝才得以保全东南。至于老师的担忧,其实不必。倭寇当知是从日本而来,现如今日本幕府,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,片帆不得下海,是以倭寇绝迹。”
吴善中接着问道:“那出海贸易,是否可行?”
贾环回道:“尚不可行。”
吴善中讶然道:“这是为何?”
贾环说道:“没有倭寇,但有其他海贼海盗。我大唐禁海已久,水师军备已经不是其他海上国家的对手了。”
见到贾环如此说,陈廷敬怒道:“贾修撰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!我堂堂中华,富有四海,岂是那等撮尔小国可比的?”
贾环奇怪地看了他一眼,说道:“陈阁老,西北的战事还没结束呢。”
这话几乎就是在打脸了,陈廷敬差点就要拂袖离去,但还是生生忍了下来。
贾环接着说道:“下官此言绝非危言耸听。现在我大唐的水师是什么样子,估计内阁几位大人都不知道吧?”
户部尚书陈山成最关心国库里的银子:“照贾修撰这样说,我大唐想要出海贸易,就要有强大的水师;若没有强大的水师,就无法进行海外贸易。但你话里话外,又说我大唐水师不行,也就是说出海贸易不可行,是这个意思么?”
贾环点头说道:“正是这个意思。”
平治皇帝有些不满了:“贾修撰,你说了这么多,最后就是一个没办法?”
贾环说道:“回皇上的话,并不是。我大唐虽然水师不是很强大,但在陆地上,还是很有一战之力的。所以,微臣的建议是,只开放港口,让他国的客商来进行贸易。”
张庭瞻哂笑道:“那若是在我大唐海域被海匪劫走,可是要被全天下耻笑的。”
贾环朝平治皇帝又施一礼,说道:“陛下,我大唐禁海,适足以告诉诸国,只要出了海,那就不是大唐的天下了……”
话音未落,平治皇帝就愤怒地一拍桌子:“一派胡言!”作为皇帝,他怎么能容忍贾环这种观点?而且最令他担忧的是,贾环说的,极有可能是个事实。
贾环却面不改色,静待皇帝平复心情。
经过难熬的半刻钟后,平治皇帝方才开口问道:“你贾环是从哪看来的?”
贾环说道:“明朝的台湾府,现在被荷兰人占据,我大唐一直没有收回来。”然后就闭口不言了。
这个时代,既然没了大清,也同时没有了郑成功,所以荷兰人得以继续占据台湾,进行殖民。
台湾府还没有打下来,这不是秘密。
吴善中朝皇帝施了一礼,说道:“陛下,据微臣所知,明朝万历之后,也是开了海的。东南沿海贸易,极为发达,东南赋税,占据朝廷收入近半。”
张庭瞻看了吴善中一眼,作为贾环的老师,吴善中站出来为贾环说话一点也不奇怪,而且与贾环不同的是,他直接拿了明朝出来说事,禁海的明朝在中后期也扛不住压力开海了,这对平治皇帝的触动估计会比较大。
贾环接着补刀道:“明太祖定为不征之国的日本,现在闭关锁国,仿照正是我泱泱中华,彼辈向来以日出处天子自居。”
这句话很有杀伤力,而且有历史考证,从隋唐时期,就有这个说法了。
贾环这句话也很明确,那就是不让平治皇帝装不知道,人家自称天子了,你得拿个态度出来,认还是不认?认了的话,贾环自然无话可说,但估计其他清流就会有话说,毕竟天无二日;如果不认,那就要有个不认的态度,起码要遣使臣去申饬一番。
但明朝万历年间和日本在朝鲜的那一战,并不能说是胜了。所以即便想去申饬,也要人家认才行。
平治皇帝有点心烦意乱,自己不过是想多找个来钱的路子,贾环竟然给他出了那么多难题。
看来海禁也不是说开就开的,开海禁之前,起码要把台湾光复才行,但这,也要银子啊。眼下,就是个死循环,没银子,就开不了海;开不了海,那就更没银子了。
心烦意乱的平治皇帝自顾自地去了流心阁静心,留下一众臣工面面相觑。
最后,还是张庭瞻咳嗽了一声,说道:“那诸位就先回房办公去吧,国事为大,切不可耽误了。”
贾环落后几个身位,跟着众位阁臣出来。
吴善中故意落后几步,等了贾环一下。
“你今天过于胆大了。”吴善中叹道。
贾环回道:“这些事情早晚要解决。早解决比晚解决好,学生虽然心急,但皇上定会理解学生的。”
吴善中笑了一下,踱步走开,贾环不解其意,也跟着离开了。
回到家中之后,贾政就把贾环叫过去问了状况,但听到最后,也有些傻眼,皇帝到最后,竟然是这个样子。
但御书房的问话内容,却流传了出来。
拿祖制来参劾贾环的御史言官,仿佛一拳打到了棉花上,几乎全体失声。
唐朝二十一帝的画像,还供在宗庙里。理论上一庙七帝,但新唐除了给本朝预留了七个位置之外,为了显示自己的祖宗显赫,特意供奉了唐朝的二十一帝,共同享用香火。
这个既成事实是无法反驳的,而且唐朝确实没有禁海,找贾环的理论,那本朝确实也不该禁海。
至于贾环的其他话语,并未流出;关于海禁一事,也被平治皇帝搁置。
王子腾也在细细思考这一事件,竟然在贾环被满朝参劾的情况下搁置,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。
但经过这件事,王子腾觉得,贾环是个可以培养接班的对象了。别的不说,能在这漫天弹劾之下,全身而退,就是几个阁臣,也不一定能做得到。
御书房的问话,他虽然很好奇,但决定不去打听。既然皇上没有让大家知道,那自有皇上的道理,现在知道了,不一定就是好事。
但皇后却知道,在流心阁里面,平治皇帝打碎了一个青花盖碗,碎瓷片溅得到处都是。很快,就有旨意传出,以后对凤藻宫要恭敬,不得省略称呼,要呼为“贤德妃”,不得再称呼“元妃”。
旨意也传到了贾府,贾母听到之后,非常开心,赶忙摆香案,带着儿孙叩谢天恩。贾环却心里隐约感到有些不妙,“元”这一字,最是奇妙,表面上看来,是为了避元春的讳,但贾环更担心的是,是为了避皇后的讳——自古只有元配的皇后才能享受这个“元”字。
凤藻宫里面,抱琴正喜滋滋地替元春赏银子,自打旨意出来,凤藻宫的人都感到与有荣焉,而且皇上连续三天歇在了凤藻宫呢。
元春也是荣光换发,皇帝如此恩宠,表明自家弟弟在御书房的问话肯定是成了。
但几天之后,也没听说皇上要开海禁,而是搁置了。
“怎么会搁置呢?”元春百思不得其解。
抱琴犹豫着说道:“不会是三爷说错话了吧。”看到元春瞪了她一眼,她就吓得一缩脖子,但除此之外,她实在想不到其他。
“祖宗规矩,哪有那么容易改的。”元春叹了口气,她近来读《春秋》,颇有所得,贾环的建议再好,也要缓缓施行,毕竟一下子就想开海禁,想来也没那么容易。
听到“祖宗规矩”,抱琴也不敢说话了,这可是皇宫,说错话的代价极大。
平治皇帝借着元春的东风,收了后宫近十万两银子,这些银子都被赶快送到河南去了。
想到银子,他就头疼,现在河南水灾,银钱缺口极大,一时想不到好的办法来满足。贾环说的开海禁,在他脑子里一直萦绕,而且次辅吴善中说的明朝中后期开海禁的事情,他也知道——难道真的是太祖错了?
这个想法一冒出来,他就赶紧摇头,太祖如此做,肯定有他的道理。但是,沧海桑田,谁的决定又能说是对的呢,大明朝不都改了么?难道自己要把这个难题留给子孙后代不成?
“科元,去凤藻宫,和元妃说一声,就说让她准备准备,朕后日要带贾环和她一同用晚膳。”
程科元心里一惊,明明皇上已经不许用“元”字了,但随即又醒悟——这是皇上,想怎么说就怎么说,但自己还是要称呼“贤德妃”的。
正在凤藻宫插花的元春,听到程科元带来的旨意,欢喜地差点打翻了铜瓶,然后就赶紧开始准备。
http://www.gongzibiexiu.com/yt106725/41149214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gongzibiexiu.com。公子别秀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gongzibiexi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