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子别秀 > 满唐华彩 > 第446章 驱狼吞虎

第446章 驱狼吞虎

    冬月过半,长安城中已有许多人在盼着上元节。

    兴庆宫东北隅名为“金花落”的宫院中,两个豆蔻年华的小宫娥不知世情,聊及那场袭卷到潼关的叛乱,犹觉远在天边。

    “真讨厌,要是叛乱再不平定,怕要耽误上元节呢。”

    “我可是盼了上元节好久,既进了宫,该能在花萼楼见到薛郎吧?”

    “薛郎还有何瞧头?名声传了许多年,定是老了。如今长安最少年俊俏的才子可是崔峒,崔氏嫡子,出身高贵,文彩炳然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看那边,消息来了,贵妃一直关注着战事,那定是来给贵妃送消息的。”

    她们偷眼瞥去,能见到谢阿蛮脚步匆匆地走过,有些鬼祟地四下一瞧,拐过长廊。

    杨玉环正慵懒地倚在窗边观看雪景,微敛着眼帘,显得有些无聊。

    “贵妃,打听到了。”谢阿蛮趋步上前,小声禀道:“他月余前在雍丘,大败了叛军,想要收复开封。”

    “去拿他的人呢?圣人可是催促得厉害。”

    谢阿蛮道:“据说贺兰进明也过了黄河,但贵妃放心,据说叛乱很快要平定了,等太平时节,什么事不能慢慢说清?”

    可其实连杨玉环也不知薛白这次犯了什么大罪,使得李隆基如此严令要捉拿他。

    她试着像过往那样故作不经意地以妙语化解圣人的怒气,结果却被喝叱了一通,之后圣人遂开始冷落了她一阵子,显然是要她好好反省,休再为不相干的人操心。

    “你也知道,三姐总在打听薛白,故而让你对此上心些。”杨玉环解释了一句,脸上难得泛起了笑容,道:“总之叛乱要平定了便好。”

    想必等到太平时节,薛白回来了,无非是像以往那般于御前谈笑之中把罪名洗清过去,也不是一次两次了。

    谢阿蛮又道:“我方才来时见有五百里急递,该是有新的消息来了,却是打听不到。”

    杨玉环遂招过张云容,道:“你去圣人处探探,是晴是雨……”

    雪还在下,这日是个阴天,云压得很低,有种沉闷之感。

    勤政务本楼外,侍立的禁卫们一个个站得笔直,在风雪中不见一点晃动。远远见得张云容过来,他们也不敢有往日的讨好,两柄长戟径直架在她面前挡着。

    “贵妃想求见圣人。”

    “圣人正在见杨国忠,不许任何人打搅。”

    “又出了甚大事,这般严重?”张云容故作轻松,巧笑嫣然地问道。

    禁卫们冷峻地摇了摇头,虽无言,但也表露出显然是出了坏事。

    ~~

    “最新消息,薛白攻克偃师,兵进洛阳了。”

    殿内,李隆基的脸色十分凝重,亲口把刚得到的情报告诉了杨国忠。

    潼关不通,消息是贺兰进明从宁陵发出,经南阳,走武关道递至长安的,驿马日行五百里,非常及时。可局势瞬息万变,谁也不知明日会发生什么。

    “看来,叛乱很快要平定了。”杨国忠小心翼翼地应了,轻声道:“无论如何,此事可喜可贺。”

    话虽如此,可他脸上也不敢露出喜色来。

    “朕早有所料。”李隆基并不惊喜,以理所当然的语气道:“胡儿痴心妄想,敢以区区河北之地叛乱,如何抵得过朕的雄师?”

    一股帝王之气顿时从御榻上散发了出来。

    他一直都是有战胜安禄山的信心的,并在叛乱发生后做出了最妥善的应对。

    最初,以羽林大将军王承业镇太原,以金吾大将军程昂坐镇上党,保证安禄山无法从太行山以西威胁长安;再以卫尉卿张介然坐镇开封,高仙芝坐镇洛阳,保证安禄山无法从河南威胁长安。只是没想到张介然、高仙芝如此让他失望,叛军在一个月内杀破东都,天下震动,这确实是打破了他的布置。好在局势并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,他从容调度,以哥舒翰率二十万大军驻守潼关,遏制住了他们的西进攻势。

    战争一旦进入这样的消耗阶段,大唐朝廷的胜局就已经是注定的了,因为叛军不能久战。这一点,当了一辈子皇帝的李隆基非常了解,可于他而言,若只是打败安禄山,远远不足以挽回他的威望。他需要一场大胜。

    于是,他命郭子仪统朔方军、李光弼统河东军,大举东进,一次次地击败叛军,收复河北。于是,各地的官员也纷纷参与平叛,睢阳有许远、颖川有来瑱、东平有李祇、南阳有鲁炅,甚至雍丘有张巡、贾贲……在李隆基的地图上,洛阳四周已经插满了唐军的旗帜。

    安禄山甚至来不及称帝,就随时要被唐军如潮水般淹没,这一切都是因大唐国力强盛、天子英明。

    胜利是理所当然的,李隆基从来没把杂胡放在眼里,他担心的是另一件事,于是语气一沉,问道:“让你操练的新军,如何了?”

    杨国忠连忙俯身答道:“正驻于灞上,日夜操练,以拱卫圣人!”

    他们原本是想调朔方军进入关中护驾的,结果哥舒翰拿出了人证物证指出安思顺与安禄山勾结,对此李隆基更多感受到的是哥舒翰的威胁,可对安思顺也心生警惕,遂派了信得过的大臣往灵武先整顿朔方军,又让杨国忠操练新军。

    这支新军的主将叫杜乾运,是这对君臣精挑细选出来的,忠心且擅战。

    此时李隆基先说了薛白在偃师的胜战,紧接着便问起这支新军,言下之意显然是要防备薛白与哥舒翰勾结。

    杨国忠非常清楚,一旦薛白、哥舒翰要拥立新君,第一个要杀的必然是自己这个佞臣,以正天下视听。他遂一扫过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,道:“圣人,还有一事。”

    “说。”

    “哥舒翰称潼关战事吃紧,为以防万一,请求让灞上新军隶属于他,方便危急之时紧急调动。”

    李隆基听了,脸色愈沉,没有说话,因他以往没有发现哥舒翰有这么厉害的权术手腕。

    在灞上屯兵,自然不会是以“防备哥舒翰”的名义,而是抵御叛军、随时支援潼关。如此一来,哥舒翰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,让朝廷难以拒绝。

    杨国忠身为宰相,自是该想好了应对才敢来禀报,遂道:“臣以为,未尝不可。此事若不允,倒让哥舒翰有了戒心。而若允了,臣敢断言,哥舒翰依旧调动不了新军,反而能让杜乾运试探他的心意……”

    ~~

    杜乾运登上潼关,放眼眺望,北边黄河滔滔,东面叛军如云。

    他是被哥舒翰邀来商议军情的,待观望了军势,潼关中设了酒宴,王思礼频频向他敬酒,欲将他灌醉打探圣人的态度。

    杜乾运心中了然,装醉吐露出杨国忠正忧心忡忡叛军攻破潼关一事。

    然而,待到夜里有人敲门,他立即便醒了过来,双眼明亮,岂还有半分醉意?

    来的是圣人安排在军中的忠臣田良丘,闪身进了屋,道:“可是圣人命你来的?”

    “正是,圣人疑哥舒翰有异动,命我改隶于他,以方便探知他的心意。”

    田良丘问道:“疑在何处?”

    杜乾运道:“疑他交构东宫,此事有薛白于其中串联,然也?”

    “我确是在军中发现了些异常。”田良丘眼神中满是忧虑之色,犹豫着方才说了出来,道:“哥舒翰军中藏着一些人,轻易不肯让我见到。”

    “谁?”

    “不甚清楚,其中有一人,颜真卿称作‘阿兄’。”

    杜乾运惊奇道:“可是平原太守颜杲卿?我听闻此人与薛白转战雍丘,岂会在潼关?”

    田良丘道:“我不曾见到人,无法确定。我是有次借着军务之名,悄悄潜在屋外,听了他们的谈话,虽断断续续,其中却有些关键之句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不自觉地压低了些声音,道:“他们说‘薛白是对的’、‘高仙芝对圣人深感失望’,另外还说‘炸药已然布好了’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!”

    “嘘,小声些。”

    杜乾运大感惊恐,问道:“这些话是何意?高仙芝不是已被斩首了吗?他们到底在谋划什么?”

    “眼下尚无更多实证,唯请圣人小心防备,无论如何,待平定了杂胡的叛乱再谈。”

    夜里不便多聊,田良丘说罢,很快离开,悄然消失于黑夜之中。

    杜乾运则望着夜色中秦岭的轮廓消化着今夜听到的消息,渐渐地,他感到前方山势像是要夺人而噬,他不由打了个寒颤,喃喃自语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等平定了叛乱,只怕就来不及了啊。”

    整夜辗转反侧,次日天光微亮杜乾运已起身,在潼关城内各处巡视着,有意无意地往监军吴元孜的住所去。待到了附近,果然被两个士卒拦下。

    寒暄了几句之后,得知吴元孜病了。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,盼吴监军早日康复。”杜乾运不经意地道,“听闻高仙芝被斩首以后,是吴监军亲自核验,把首级与尸体葬在一处?”

    “是,当时高仙芝从城头押下来时还在大喊,军中士卒们是亲眼见他被斩首的,杜将军有何疑惑。”

    “我没问这个。”杜乾运笑道:“我是说吴监军心善。”

    等他转身离开,脸上的笑意很快脱去,向亲兵吩咐道:“走,立即离开潼关!”

    匆匆取了马匹奔向城门,前方却见王思礼正在赶来。

    “杜乾运,节帅还未下令让你离开!”

    “我有紧急军务要回灞上!”

    “立即停下,否则以违反军令处置!”

    杜乾运反而一挥马鞭,冲向城门。他知田良丘一定已经被扣押了,他必须尽快离开潼关,向圣人禀报高仙芝以及炸药之事。

    “停下!”

    “驾!”

    西边城门还没关,杜乾运直接撞了过去;王思礼跨坐于战马之上,也不多话,双手抡起长刀,径直横扫。

    这是决心与力量的对决。

    “驾……”

    “噗!”

    战马还在往前奔,马鞍上杜乾运的身体依旧坐在那,可是头颅已经不见了,唯有脖颈的断口处还有鲜血激射……

    ~~

    “陛下!陛下!”

    杨国忠几乎是撞进勤政楼的,脚步踉跄,差点要摔在李隆基面前。这些都顾不得了,他仓皇禀道:“哥舒翰……斩首了杜乾运!”

    李隆基眼睛一瞪,良久无声。

    他突然老了很多,并非是脸上突然多了一道皱纹,而是一种心力交瘁的衰竭感。原本他虽也有七旬老者的样子,精神气质却不会让人意识到他老了,可在这一瞬间,老态就像是破茧的蝶一样,再也关不住了。

    “圣人,哥舒翰一定是要反了!”杨国忠见他不语,只好再次提醒道。

    “把李琮押下,审!”

    “臣遵旨。”

    杨国忠领旨,却不走,因为他知道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,甚至要激化冲突。果然,李隆基很快又否掉了这个命令。

    “慢着!不妥。”李隆基道:“你是朕的宰相,伱说,如何处置?!”

    “臣以为,或撤换了哥舒翰?”

    “他故意‘中风’,便是为了试探朕的心意。当时朕尚且未曾换了他,何况今日,一旦下旨,二十万大军西进兵谏,你来挡吗?!”

    大冷天里,杨国忠额头的汗水不停淌下,“兵谏”二字就像是一把架在他脖子上的刀。

    待哥舒翰兵至,拿什么来谏圣人?当然是他这个宰相的人头啊。

    “有安禄山叛军牵制……”

    “牵制?哥舒翰与安禄山两个胡人联手又如何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杨国忠答不出了,只好道:“也许,哥舒翰只是与杜乾运起了冲突,未必便是要反。”

    见他到此时还心怀侥幸,李隆基心中愈怒,却已懒得再与他多言,自顾自地来回踱步,思忖对策。

    良久,李隆基眼神闪烁着,缓缓问道:“倘若朕主动退位为太上皇,让李琮登基,如何?”

    “不可!”

    杨国忠惊得魂飞魄散,连忙磕头。

    李隆基带着冷嘲热讽之意道:“世人都说朕纵容安禄山导致叛乱,怨声载道,朕若退位,方可让天下人出一口怨气。”

    他倒是对旁人指责他酿成叛乱的言语非常不满,反觉得全天下人都是错的。

    “陛下!万不可作此想啊,那是薛白为了扶立太子酿出的阴谋啊,他们故意逼反了杂胡,陛下如何能引咎?万万不可!”

    大唐开国以来,一直都不缺太上皇。李隆基若退位,至少能继续享乐。可杨国忠显然是必死的,否则连圣人都引咎了,新帝还能一个罪人都不杀吗?

    杨国忠惶恐地哀求了许久,忍不住抬头一瞥,见到了李隆基那冰冷的眼睛,终于反应过来——圣人怎么可能愿意退位?绝不可能的,只是在拿话敲打自己而已。

    他本该是最了解圣人的,方才确实是太过惊恐,一时忘了圣人是最在乎权力的。

    “冷静些,仔细想想,眼下该如何做。”李隆基叱道。

    “喏。”

    杨国忠咽了口水,思忖起来。

    既不能撤换哥舒翰,更不能让圣人退位。眼下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了,一则凡事照旧,只需依既定战略,平定安禄山毫无疑问,到时明升暗降把哥舒翰调回长安荣养。可如此一来,一切就只寄望于哥舒翰忠心听话了,实则是人为刀俎、我为鱼肉……

    这条路断然是不能走的。

    “圣人,臣有一个办法。”

    “说。”

    杨国忠也知自己接下来说的办法十分无耻,担心被责罚,语气很虚,道:“驱狼吞虎。与其坐等哥舒翰兵谏,还不如命他尽快与叛军决战。眼下,任何处置哥舒翰的旨意都可能会逼反他,唯有催促决战是他无法拒绝的,若怯懦不战、违抗圣旨,他何以服众?”

    这办法,李隆其不可能想不到,但他不说。由杨国忠提出来,意义便完全不同了。

    因为郭子仪、李光弼一封封的奏折就摆在案上,字字句句,已将天下大势剖析得非常清晰了。

    ——臣等引兵北取范阳,覆贼巢穴,以贼党之妻儿为质,招之,则贼必溃。潼关大军唯应固守,以岁月毙之,万万不可轻出。

    这种时候,叛军就像是被关在陕郡这笼子里的一只饿虎,自知将死,最是凶恶之时,把哥舒翰那二十万老兵带新兵的大军赶进笼子,要被咬成什么样子?要死多少人?

    但不管死多少人,肯定是能胜的。本就是让他们去死,到时两败俱伤,再没有人有本事兵谏了。

    李隆基与杨国忠其实一样,为了坐上现在这个位置,都付出了很多……

    “陛下!”

    杨国忠跪着往前爬了两步,道:“薛白已兵进洛阳,若再不决战,叛乱就要被抢先平定了啊!”

    李隆基闭上眼,双唇一张,轻而易举地吐出了一个字。

    “允。”

    他根本看不到那正在潼关拱卫关中的二十万男儿,更想不起他们也是旁人的丈夫、儿子、父亲……他就是要他们去死。

    他用一个字就能断送掉数百万人的幸福,因为他是这世间最接近神的存在。

    他双手轻抚着的,只有他屁股下的那一把椅子。

    ~~

    潼关。

    关城西边的官道上,被马蹄扬起的尘烟就没落下去过。圣人一日三旨,严词命令哥舒翰立即出兵。这已不是商量的语气,而是正式的旨意。

    “若要我说,奔回长安,擒杀杨国忠便是。”

    城楼内,王思礼咬牙说了一句,双眉倒竖,颇显果决。

    “住口!”躺在榻上的哥舒翰却是喝叱了一句,道:“叛乱未平,一旦长安动荡,叛军绝处逢生,天下还要乱到何时?”

    “可这旨意是何意?那唾壶若非打着借刀杀人的主意?”

    “安禄山清君侧,你也清君侧吗?!”哥舒翰气得须发皆张,方才镇住王思礼。

    他咳咳两声,接着放低了声音,道:“军中之事,绝非我一言可决。不谈田良丘、吴元孜等人盯着,哪怕是陇右将领中,有多少人敢随我们兵谏?”

    “扶立太子,有何不敢?圣人这些昏招,还不够让他们失望吗?”

    “你忘了,庆王才入主东宫多久?圣人一世英名,真是所有人都不满吗?”哥舒翰道:“还有,军中有多少人是忠王的心腹?若兵谏时忠王出面镇压,你真有把握吗?”

    “忠王……”

    “他必不会让庆王轻易登基。”

    王思礼遂无言以答。

    “如今兵谏,你以何名义?召告天下‘我等不愿平叛,唯愿扶立太子’不成?”哥舒翰道,“不论如何,先平定了叛乱,才有再谈这些的资格。”

    事实上,他们有另一条出路,那便是与叛军合作,一起“清君侧”,此事,安庆绪已不止一次遣使游说过哥舒翰。

    但他们是陇右兵。

    在边塞的黄土地上守卫了半生,他们守的不仅是圣人、长安,也是身后的无数人,因为他们是那些人的丈夫、儿子、父亲、兄弟、朋友,甚至只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。

    他们上阵杀敌,早就习惯了遇到任何事情都用自己的命去扛。

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王思礼沉默了片刻,终于有些沉郁地吐出了一个字。之后,他反而痛快了许多。

    “那就先平定了叛乱,再以平叛之威振臂一呼。”

    “这才是陇右将士。”哥舒翰道,“请颜真卿与高……张光晟他们来。”

    不一会儿,几人遂聚集到了城楼上,商议与叛军决战之事。

    颜真卿先入内,身后跟着的一人与他十分相像,也是一样的身材雄阔、面容沉毅,只是岁数更大些,须发皆已花白,正是偃师县丞,颜春卿。

    颜春卿身后又有两个将领,头上的盔甲都压得很低,脸上缠着带血的裹带,让人看不清面容。

    “圣人既下旨催促,我意与叛军决战,一战歼之。”哥舒翰道,“几位若是同意,我再传告全军。”

    他之所以如此,乃因这几人是他军中最可能不同意之人,可没人有异议,他们都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圣意既决,也唯有如此了,否则再拖下去,朝廷追咎起来,断了潼关的粮草,万一大军哗变,更是不妥。”

    颜真卿根本未提杀奔长安之事,只说了抗旨的后果,总之也是拿圣人无计可施。

    王思礼听了,心想,这丈人还真是不如其女婿果断,今日若是薛白在,或是有别的说法。

    “那便商议如何破敌。”哥舒翰道。

    “也好。”

    地图铺开,众人却是先看向了其中一名缠着裹带的将领。

    “高……张光晟,你先说吧。”

    张光晟身材高大,一双眼睛极是凌厉,当仁不让,上前道:“我退守潼关之前,曾想过要伏击叛军,因此在桃林塞设下了布置。可惜,还未决战,我已……罢了。”

    说着,他看向另一人,道:“樊牢,你说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樊牢掀开了脸上的裹布,指向地图,道:“桃林塞西塬,有一狭道,乃是当年掘出灵符之地。”

    众人都知此事,桃林塞就在潼关以东,也叫桃林县,开元二十九年正月,圣人梦到了老子,老子告诉他“有无疆之体,还有非常之庆”,于是便有官员看到老子显神在尹喜故里藏了灵符,一挖,果然挖到了,于是把桃林县改名为灵宝,并将“开元”的年号改为“天宝”。

    在很多朝臣们看来,圣人从英明到昏庸的转变也就是从此开始的。

    “于是,我们便把伏击地点设在那里。”樊牢道:“准备在那结束叛乱……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http://www.gongzibiexiu.com/yt107392/41620495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gongzibiexiu.com。公子别秀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gongzibiexi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