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子别秀 > 神秘让我强大 > 第二千七百五十八章 工业的真正关键

第二千七百五十八章 工业的真正关键

    随着辩论的进行,朝堂上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。

    嘉靖皇帝举手敲了敲钟,示意众人安静。

    “诸位爱卿,你们所见,朕已听明。”

    “南人之事,确实需谨慎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朕以为,南人之技,若能为我大明所用,自是好事。”

    “但正如诸位爱卿所言,其人不分上下尊卑,不能不防。”

    “因此,朕决定设一专门机构,负责与南人的交流与监控。”

    皇帝的目光变得坚定:“这个机构将由内阁直接管理。”

    “徐爱卿负责牵头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既要学习他们技艺,也要防范他们野心。”

    “南人可以教授技艺,但不得干预国政,不得谈论国事。”

    “违者严惩不贷。”

    如此,大明朝堂迅速达成共识。

    一部分年轻臣子,却是想着如何利用南人之技,开始改进大明的弊端。

    如今大明各处弊端展现。

    一是边兵军饷不足,衰颓不勘大用。

    东南之乱刚刚平息,但北面边患,却日益严重。

    二是民生凋敝,税收年年减少,可税之地,越来越少。

    三是朝堂争斗越来越严重,无心做事者日益增多。

    即便朝会,都有三分之一缺员。

    四是各地民乱频频出现,眼看就要出大乱子。

    他们却听说南人有着利器,于是就想效仿。

    而嘉靖的决定,让朝堂上管员们纷纷点头。

    臣子们对皇帝的英明决策表示赞同。虽然对于如何利用南人还有不同的看法,但在皇帝的决断下,他们达成了共识。

    朝会结束,大臣们陆续退出朝堂。

    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沉思的表情。

    他们知道,南人的到来将给大明带来新的变数,而他们必须谨慎应对。

    嘉靖皇帝独自一人,回到万寿宫。

    他的目光透过窗户,望向远方。

    他的心中充满期待。

    南人的出现,无疑是一把双刃剑,用得好,可以长生;用得不好,可能会灭国。

    当然他会选择长生。

    灭国无所谓,反正他长生就好。

    当然如果能够长生又继续当皇帝,那是最好不过。

    他深吸一口气,决心要亲自监督新机构,确保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。

    这事他很久没有干过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闻人升看着这个嘉靖皇帝,不得不说,对方还真和电视剧中的人设差不多。

    自己放在第一位,大明在第二位。

    为了长生,已经痴迷。

    但是他又比别人精明,吃丹药也不是乱吃。

    任用各种手套,让自己不烦劳,保证心平气和地修道。

    因此在诸多因素的平衡之下,竟然还能活到60岁。

    这在古代皇帝之中,寿命属于很长的了。

    许多求仙的皇帝,寿命都很短的。

    比如他儿子不求仙,反而只活了三十多岁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晨雾缭绕,京城郊外一处工坊在朝阳的照耀下渐渐苏醒。

    这里聚集了一群特殊的人。

    他们都是南人的学生。

    只有一位穿越者胆子够大,主动来这里与大明交往。

    主要是因为他们穿越时,携带的东西并不多。

    所以没有贸然和大明交战。

    而且这时候的大明,还有力量击退西方人,可见他的资源动员力。

    大部分地方还算安稳。

    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,他们都没有直接打击大明,而是将手伸向南洋诸多势力。

    而现在,他们需要大明的市场和劳动力。

    光靠他们自己慢慢折腾还是太慢了。

    所以他们决定接触一下大明。

    他们并不担心自己的技术被大明学走,因为历史早就证明了。

    不学内核,光学技术,最后只是四不像。

    而如果他们学全了,其实就等于他们穿越者的胜利:他们又得到了一个熟悉的环境。

    于是穿越者带来了异世界的知识与技术,试图在大明的土地上播下工业化的种子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这一天,今日的工坊气氛与往常不同。

    因为一位年轻的官员,李含成翰林,被朝廷派遣至此,监督南人的工作。

    李翰林身着青色官袍,头戴乌纱帽,腰间挂着象征身份的玉佩。

    他面容俊朗,眼神中有着坚定。

    属于那种有大志,又有大能力的干臣。

    不是酸人文士。

    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锐利。

    他踏入工坊,环视四周。

    看到的是南人学生们忙碌的身影,和一些他从未见过的机械装置。

    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一位身穿奇装异服的南人身上。

    那是工坊的负责人,赵铁柱。

    是的,明明是个穿越者,名字比土著还土。

    赵铁柱穿着一身短打,戴着厚厚的口罩,头发剃光,像个和尚。

    “赵师傅,本官奉朝廷之命,前来监督工坊运作。”李翰林的声音很平静。

    赵铁柱转过身,他的脸上带着微笑。

    但眼神中却有一丝蔑视:“李大人,欢迎欢迎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在这里做的,都是能帮助大明进步的事。”

    李翰林点点头。

    随即他开始参与到工坊日常运作中。

    他认真观察这些南人学生们的工作方式。

    他们之间的交流,兹由而平等,没有尊卑之分,这让他感到分外不适。

    尤其是每次他进来时,众人只朝他点头问好。

    甚至有人忙得根本不站起来向他行礼,他进来就像一团气,根本没人在意。

    这让他分外不舒服。

    这在外面,早就拖下去打板子了。

    士农工商,工匠在老爷进来时,不跪下磕头,或者站到一旁行礼,这怎么可能?

    简直作死。

    在一次关于工坊管理的讨论中,双方的争执终于爆发。

    “赵师傅,你们的方式,有违我大明礼教,上下尊卑不明,这如何能管理好工坊?”李翰林皱着眉头,语气中带着责备。

    赵铁柱心中冷笑。

    这就是关键。

    因为有上下尊卑,所以再好的工业,也是发展不起来的。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。

    你辛苦发展的厂子,地位比你高的人,一句话就给你挤兑到破产,你还发展个毛线?

    你辛苦想出来的主意,做出来的产品,大臣一个条子,就给你索走,你还如何做原始积累?

    所以大明虽然有商品经济的萌芽,也只能是萌芽,最后会畸变成商管一体,有多大的管,才能经营多大的商。

    而且他们注定是扭曲的,注定不会以工业和商业为核心,而以做大管为核心。

    目标就错了,所以怎么可能发展出来工商的顶点?

    最后也只能是一个四不像,然后在贫瘠交加的百姓反抗下,再被烧掉。

    再来一轮,如此一轮轮下去,工商业自然就没有积累的可能。

    于是赵铁柱平静地回应:“李大人,我们追求的是人人平等的理念。”

    “在这里,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,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家的创造力。”

    李翰林摇头道:“赵师傅,你这是异想天开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尊卑秩序,如何维持工坊的运作?”

    “有人反对你,如何让令通行?”

    “人人平等,那不乱套了?”

    “我大明之所以能立朝,就是建立在尊卑上下之上的。”

    赵铁柱坚持道:“李大人,正是这种等级制度限制人们想法。”

    “何况,你们这里也有人说过,君臣父子,君视臣如手足,臣视君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可,天下没有不是的君父,我们做臣子的就是媳妇,君父就是婆婆,只有媳妇受委屈,哪有婆婆受委屈的道理?”李翰林立刻道。

    赵铁柱一听,这话你也就是在大明说说。

    他摇头道:“想要实现工业化,想要将产品做起来,首先就需要平等,大家在权利上平等。不能仗势欺人,有规矩来保障自身。”

    “还要达成共识,有制约能力,这样大家才能保障自己的财富,才能激发消费与创新。”

    “不然的话,只会造出一堆废品,只会搞得一团乱麻。”

    李翰林有些听懂了,但大部分还是听不懂,而且越听越别扭。

    不过他猜测对方所说,应该是孟子的想法。

    但孟子早就被推倒了。

    谁用孟子的学说,谁就考不中举人。

    至于秀才,都很难。

    就是因为孟子说义,讲究君臣父子,要同等,也就是说君不讲恩义,臣子也不讲忠心。

    这就是大逆不道。

    而且对方不光是说君,也是在说父子。

    父对子不好,子也可以不尽孝。

    这显然是触碰了礼法的根基。

    而且他还感到一阵恐慌。

    对方赚钱无所谓,但触碰到礼法根基,那就是死路一条。

    自己和这人掺和在一起,也是死路一条。

    于是他只说了几句,就匆匆离开。

    他要想个办法,解决这事

    这场辩论悄悄在工坊内蔓延。

    南人们和工坊的土著工人都参与了进来。

    一些人偷偷支持李翰林的观点,认为没有尊卑秩序,工坊将陷入混乱。

    而另一些人则认同赵铁柱的理念,认为平等才能让大家做好事。

    也不会让一些不懂行的管吏乱插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这一天,李翰林又来到工坊。

    他将众人召集到一处高台之下。

    他声色俱厉道:“诸位,我大明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,正是因为我们遵循儒家之道。”

    “上下尊卑,君臣父子,无不严格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任由南人宣扬平等,秩序何在?礼法何在?”

    “到时候,父亲不是父亲,儿子不是儿子,这不天下大乱吗?”

    “以后此事绝不可再说!”

    赵铁柱则反驳道:“李大人,大明繁荣?不见得吧?”

    “我所见之地,到处饥荒。”

    “遍地流民,雇工价格已经便宜到一月给吃饱饭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也能叫昌盛?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如此,你想过没有?”

    李翰林闻言大怒:“你这是污蔑!”

    “你这厮,朝廷看你们还有些恭敬之心,才让你们进京开办工厂。”

    “没想到,你竟然趁机污蔑朝廷!”

    赵铁柱不屑道:“污蔑,我只不过是将你们的实情说了出来!”

    他很清楚,工业化的唯一条件,就在于平等和制衡。

    简单来说,不能头上有一个祖宗,一句话就将你的成果拿走。

    其实也不是完全平等,只要势力之间,能够有所制衡就行。

    在这一点,那些真正的封建邦国,反而容易进入工业化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的领主与国王之间,是制衡的。

    领主可以比较简单地转化成大工厂主。

    他们的产业可以保持。

    而在大明这种只有一个皇帝的地方,即便你是大臣也保不住产业的。

    因为大臣也会下去,也会隐退。

    那时候产业就不行了。

    就像徐阶一样,兴旺时有大量土地,一旦下台,也要吐出来。

    这只是一个缩影。

    归根到底,这里没有所谓的制衡,是一个完全不稳定的系统。

    只要皇帝和不同势力之间,发生地位改变,财富和工厂就会丢失。

    而地位改变是很快的。

    十年,就足够一个看似高高在上的大臣,迅速跌落下去。

    这点时间,如何让工厂主自己保护自己?

    这就是缺少制衡,带来的恶果。

    以前的赵铁柱,也没有想到这一点。

    直到他穿越后,在与其他穿越者的碰撞中,还有亲自做事时,经历了官吏的掠夺,才明白如果没有制衡与平等的概念,那么即使发展起来,也会被人侵吞。

    而现在,他们构造不出新的制衡的势力,那就需要形成一个能够保护每个人权益的体系。

    并且让人人达成共识,大家主动起来维护它。

    尤其是深入人心,将掌握力量的皲队,有这种共识。

    这才是最根本的。

    随后他与李翰林争辩起来。

    这李翰林虽然不爽,但好歹还是有风骨的——不屑于用衙门那一套对付和自己辩论的人。

    毕竟他觉得那很浊。

    这一场辩论,双方持续许久。

    直到夕阳西下,工坊内的气氛依旧紧张。

    李翰林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。

    他没有坐轿子。

    而是心中充满了疑惑。

    他知道赵铁说的话都是真的。

    大明现在是日落西山。

    一百五十年了,眼看着就完蛋了。

    真的有这种感觉。

    冻死的流民越来越多,土地越来越少。

    朝廷年年赤字。

    甚至官吏的钱都发不出来,这不是王朝末日迹象吗?

    他觉得赵铁柱的话,难道是对的?

    不过,即便搞了人人平等,就能救大明吗?

    他仔细想着,如果人人平等,那土地兼并就会困难许多。

    不会有人靠着举人的身份,来免去太多税收,其实举人本来不能免去多少税。

    按照大明律,最多免本人五十亩地就到顶了。

    但是因为举人有着官场关系,所以具体执行时,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书办和衙役们算账时,凡是举人老爷的地,基本上都是算成下等田,旱地,差地,如此一来,收的税就少很多了。

    再进一步,慢慢地干脆不收了。

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举人以上,会有很多人投献。

    律条是一回事,衙役书办执行起来是另外一回事。

    如果人人平等,举人老爷和小民一样,那衙役们就不会区别对待。

    能想到这一点,就说明李翰林不是通常的书呆子,他是真接触过实务,亲身经历过的。

    因为他就是从秀才举人一路考上来的。

    亲身体会过衙役书办的态度变化。

    http://www.gongzibiexiu.com/yt25190/40922319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gongzibiexiu.com。公子别秀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gongzibiexi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