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可怕的导师,我们连六十岁老人都不如啊!
公子别秀小说推荐阅读: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、赘婿出山、泥泞、股神传奇、乡村中医李茂阳、开局账号被盗,反手充值一百万、极品全能学生、推拿、最强狂兵、带着超市重返年代、都市:我的器官能自己强化、不装了,我有五个天仙姐姐!、国宝神鉴
上山,下山,再爬到山顶。不知道转过几个弯,一片村落,果然出现在沈乐面前:
蜿蜒的石板路,在青瓦白墙间延伸出去,石板路边缘还能听见潺潺的水声。
道路两侧,一座座低矮的民居紧紧相挨,从边上走过,一伸手就能碰到屋顶肆意生长的青草。
洁白的墙体已经满是斑驳,门前台阶上,青苔斑驳,脚印稀疏。
……氛围倒是很好。这样一个村落,如果开发出来,作为旅游民宿,想必会有很多人愿意来玩吧?
当然,他一眼就能看出,这些民宅氛围虽然不错,论保护价值,却是远远不够格。沈乐继续往前,半圆形水池对面,一座大宅,安静矗立:
这座大宅,显然是村落的中心,房高墙厚,踮起脚尖也碰不到墙头的瓦片。两扇大门上油漆已经剥落,还能依稀看见朱红——
朱漆,这家的主人,曾经是做官的人家吧?而且品级还不低,不然绝不敢用朱门……
沈乐还在观察门头的结构,导师已经一马当先,跨过门槛。沈乐伸手虚扶了导师一把,赶紧跟上,就听导师笑道:
“小沈,考你一下,这个正堂最大的建筑特点是什么?”
随堂考试?
沈乐赶紧打起精神。他仔细观察了一下,很有把握地回答:
“这個正堂的前槽采用减柱法,就是用一根粗大的阑额,横跨明间、次间、稍间,让室内空间显得相当开阔。
这种建筑手法,是明代浙西南地区建筑的特色,相当典型。”
导师轻轻点头,嘴角含笑,却不说话,大有“看你小子还能看出点什么”的考教味道。
沈乐定定神,回忆着师兄只言片语的提示,对照眼前建筑,接着往下说:
“还有,正堂的半圆形拱瓣卷杀,以及斗底皿板形式的做法,又有很明显的闽地特色。老师,您真是找到了一个好地方啊!”
这栋古建筑,以及古建筑的修复,可以写一篇很大的好文章的!
扩充一下,甚至可以给某个师弟,发一篇毕业论文了!
“不错不错!”
导师终于满意了,轻轻拍一下沈乐的胳膊:
“毕业了本事没丢下。来,干活!”
测绘的工作,前几天已经干完了。现在,沈乐就和师兄师弟们,每人分了一块地方,抱了个小本子,一边拍照,一边观察,一边记录:
“主屋正堂东侧……地板朽坏……照片1”
“主屋正堂东侧立柱……轻微朽烂,朽烂部分长度10*5厘米,目测不影响建筑结构……照片2,照片3”
“主屋东次间……明间花窗松动,个别花窗朽烂……照片4,照片5”
“主屋东次间……暗间……”
啊,古建筑保护的工作,就是这么枯燥。首先要踏勘,测绘,记录它的大小,记录它的风格,记录它的材质。
然后,按照屋顶、结构、加建、墙面、地面、门窗、装饰构件……等等顺序,一样一样,全部记录:
哪里完好?
哪里坏掉?
哪里残损?
哪里褪色?
哪里有不适当的加建,和原有建筑冲突?
目测、记录以后,再仔细研究,哪里危及建筑结构,哪里朽坏太深,哪里可以补,哪里必须得换,哪里实在没有办法保留。
出一份整体报告,列明评价和保护意见。预算通过,拿到钱,之后才能动工呢!
沈乐和两个师弟忙着拍照、记录、填表格,庄师兄扛着一个三脚架,从东跑到西,从西跑到东。
跑个几米,就在原地放下三脚架,调整方向,抬起上面的测绘仪,戳戳屏幕。隔两分钟,拎起来,换个点,继续扫……
沈乐看得口水哗哗,羡慕不已:
“徕卡三维激光扫描仪!RTC360的!我那时候都没用上!”
每秒钟扫描200万个点!
扫描范围0.5到150米!
点云拼接,自动成像,自动计算,自动完成实景再现!
就这一台,之前买的时候,80万……老板手里只有这么一台,宝贝得和什么似的,他研究生三年都没摸到。师兄要不是申请了这方面的课题,估计,也摸不到……
同样测绘这么一座古宅,他们以前经纬仪、水平仪、测距仪齐上,要好几个人组队,在大太阳底下干上三五天,回头还要跳进作图地狱;
师兄手里这台东西,他轻轻松松一个人扛着,一天就够。
哪天他也要买一台!
然后,把他那座老宅,上上下下,里里外外,全都扫描一遍!
呃,算了,还是看能不能借吧……
“羡慕吧?”导师走过来拍了拍他肩膀:
“当年我们干这行,都是爬到大梁上,用铅坠拉着墨线,一点一点测的。你们这些小家伙,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啊!
——但是,就算有工具,基本功也不能放下!任何工具,都是给人用的,人心里要有数才行!”
沈乐连连点头。晃眼一瞥,导师手里捧了个木质的写字板,上面夹了一叠A4纸,正在写写画画。
寥寥几笔,正堂房梁、立柱、桁椽的结构跃然纸上,连歪斜的角度,都和沈乐目测的一模一样。
这是当年前辈大师传下来的真本事啊……
沈乐看过当年梁思成大佬手绘的古建筑图,就是这样,精细,精美,一丝不苟。
外立面图纸,和照片都有得一拼;内部剖面的图纸,每一个结构都历历分明,重点突出。不像电脑图纸,看多了还会头昏眼花。
导师一直鄙视他们,不是没有理由的。他们这些学生,习惯了测绘仪,习惯了CAD,手绘的本事,基本上都放下了……
更可怕的是,导师的草图下面,还有大段大段的计算式。沈乐看了几眼,就觉得头晕目眩,赶紧移开视线:
导师在计算这屋子的受力结构!
不但算当前条件下的受力结构,还要算修复、扶正、加固过程中,构件移动,受力结构的变化。
哪里要加铁箍,哪里要打补裂,哪里要抬升,哪里要纠偏?
构件移动过程中,这些工作,都要经过事先的计算,才能一步一步有序进行……但是,那也不是您手算的理由啊!
http://www.gongzibiexiu.com/yt95386/38028635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gongzibiexiu.com。公子别秀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gongzibiexiu.com
蜿蜒的石板路,在青瓦白墙间延伸出去,石板路边缘还能听见潺潺的水声。
道路两侧,一座座低矮的民居紧紧相挨,从边上走过,一伸手就能碰到屋顶肆意生长的青草。
洁白的墙体已经满是斑驳,门前台阶上,青苔斑驳,脚印稀疏。
……氛围倒是很好。这样一个村落,如果开发出来,作为旅游民宿,想必会有很多人愿意来玩吧?
当然,他一眼就能看出,这些民宅氛围虽然不错,论保护价值,却是远远不够格。沈乐继续往前,半圆形水池对面,一座大宅,安静矗立:
这座大宅,显然是村落的中心,房高墙厚,踮起脚尖也碰不到墙头的瓦片。两扇大门上油漆已经剥落,还能依稀看见朱红——
朱漆,这家的主人,曾经是做官的人家吧?而且品级还不低,不然绝不敢用朱门……
沈乐还在观察门头的结构,导师已经一马当先,跨过门槛。沈乐伸手虚扶了导师一把,赶紧跟上,就听导师笑道:
“小沈,考你一下,这个正堂最大的建筑特点是什么?”
随堂考试?
沈乐赶紧打起精神。他仔细观察了一下,很有把握地回答:
“这個正堂的前槽采用减柱法,就是用一根粗大的阑额,横跨明间、次间、稍间,让室内空间显得相当开阔。
这种建筑手法,是明代浙西南地区建筑的特色,相当典型。”
导师轻轻点头,嘴角含笑,却不说话,大有“看你小子还能看出点什么”的考教味道。
沈乐定定神,回忆着师兄只言片语的提示,对照眼前建筑,接着往下说:
“还有,正堂的半圆形拱瓣卷杀,以及斗底皿板形式的做法,又有很明显的闽地特色。老师,您真是找到了一个好地方啊!”
这栋古建筑,以及古建筑的修复,可以写一篇很大的好文章的!
扩充一下,甚至可以给某个师弟,发一篇毕业论文了!
“不错不错!”
导师终于满意了,轻轻拍一下沈乐的胳膊:
“毕业了本事没丢下。来,干活!”
测绘的工作,前几天已经干完了。现在,沈乐就和师兄师弟们,每人分了一块地方,抱了个小本子,一边拍照,一边观察,一边记录:
“主屋正堂东侧……地板朽坏……照片1”
“主屋正堂东侧立柱……轻微朽烂,朽烂部分长度10*5厘米,目测不影响建筑结构……照片2,照片3”
“主屋东次间……明间花窗松动,个别花窗朽烂……照片4,照片5”
“主屋东次间……暗间……”
啊,古建筑保护的工作,就是这么枯燥。首先要踏勘,测绘,记录它的大小,记录它的风格,记录它的材质。
然后,按照屋顶、结构、加建、墙面、地面、门窗、装饰构件……等等顺序,一样一样,全部记录:
哪里完好?
哪里坏掉?
哪里残损?
哪里褪色?
哪里有不适当的加建,和原有建筑冲突?
目测、记录以后,再仔细研究,哪里危及建筑结构,哪里朽坏太深,哪里可以补,哪里必须得换,哪里实在没有办法保留。
出一份整体报告,列明评价和保护意见。预算通过,拿到钱,之后才能动工呢!
沈乐和两个师弟忙着拍照、记录、填表格,庄师兄扛着一个三脚架,从东跑到西,从西跑到东。
跑个几米,就在原地放下三脚架,调整方向,抬起上面的测绘仪,戳戳屏幕。隔两分钟,拎起来,换个点,继续扫……
沈乐看得口水哗哗,羡慕不已:
“徕卡三维激光扫描仪!RTC360的!我那时候都没用上!”
每秒钟扫描200万个点!
扫描范围0.5到150米!
点云拼接,自动成像,自动计算,自动完成实景再现!
就这一台,之前买的时候,80万……老板手里只有这么一台,宝贝得和什么似的,他研究生三年都没摸到。师兄要不是申请了这方面的课题,估计,也摸不到……
同样测绘这么一座古宅,他们以前经纬仪、水平仪、测距仪齐上,要好几个人组队,在大太阳底下干上三五天,回头还要跳进作图地狱;
师兄手里这台东西,他轻轻松松一个人扛着,一天就够。
哪天他也要买一台!
然后,把他那座老宅,上上下下,里里外外,全都扫描一遍!
呃,算了,还是看能不能借吧……
“羡慕吧?”导师走过来拍了拍他肩膀:
“当年我们干这行,都是爬到大梁上,用铅坠拉着墨线,一点一点测的。你们这些小家伙,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啊!
——但是,就算有工具,基本功也不能放下!任何工具,都是给人用的,人心里要有数才行!”
沈乐连连点头。晃眼一瞥,导师手里捧了个木质的写字板,上面夹了一叠A4纸,正在写写画画。
寥寥几笔,正堂房梁、立柱、桁椽的结构跃然纸上,连歪斜的角度,都和沈乐目测的一模一样。
这是当年前辈大师传下来的真本事啊……
沈乐看过当年梁思成大佬手绘的古建筑图,就是这样,精细,精美,一丝不苟。
外立面图纸,和照片都有得一拼;内部剖面的图纸,每一个结构都历历分明,重点突出。不像电脑图纸,看多了还会头昏眼花。
导师一直鄙视他们,不是没有理由的。他们这些学生,习惯了测绘仪,习惯了CAD,手绘的本事,基本上都放下了……
更可怕的是,导师的草图下面,还有大段大段的计算式。沈乐看了几眼,就觉得头晕目眩,赶紧移开视线:
导师在计算这屋子的受力结构!
不但算当前条件下的受力结构,还要算修复、扶正、加固过程中,构件移动,受力结构的变化。
哪里要加铁箍,哪里要打补裂,哪里要抬升,哪里要纠偏?
构件移动过程中,这些工作,都要经过事先的计算,才能一步一步有序进行……但是,那也不是您手算的理由啊!
http://www.gongzibiexiu.com/yt95386/38028635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gongzibiexiu.com。公子别秀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gongzibiexiu.com